上海车市 > 新闻 > 正文

理性看待“空城” 缓解拥堵需多管齐下

2013-02-22 05:06:00 来源:凤凰汽车 作者:曹臻 0人参与 0条评论

三、在部分人口聚集较多的区域性交通枢纽点附近,建立更多P+R>

 \ 

最近几年,在上海的部分轨道交通站点旁,建立了几个P+R换乘点,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的加快,现有的换乘点不仅无法满足车主的需要,而且部分站点的位置已经不太合理。比如最早建立的锦江乐园站P+R,不仅规模较小,所处位置也已经是中环下方。而每天有大量从莘庄方向进入市区工作的车主们,首先要通过十分拥堵的莲花路一带,很难利用到这个换乘点。而莘庄地铁站附近现有的停车场,并无P+R功能,车主享受不到优惠。如果能够在类似莘庄、南翔等一些人口导入量较大的聚居区建立大规模P+R换乘点,相信会有不少车主愿意选择这种出行方式。

四、规划新的主动脉,为主线高架分流

几乎每一天,我们都能看到南北高架、延安高架、沪闵高架保持着或黄色或红色的拥堵?因为当我们看到上海主城区地图时你会发现,想要进出上海主城区且相对快速、没有红绿灯的,只有这几条高架线,哪怕高架有双向十车道,我相信依然是拥堵的。归根到底是因为这几条干线是唯一的。我们不能指望现有高架拆了再拓建,我们希望的是,能在这几条主干线两侧,设计出一到两条新的主干线。

 \ 0

比如南北高架的问题。近年来的人口流动方向,另南北高架两端承担了百万以上的人口居住,这些人不得不通过这条高架进入市区。比如从宝山共康方向进入中心城区,如果走地面道路,恐怕需要至少一个小时,而正常情况下走高架线,不过20分钟。车主当然愿意选择高架线。这也就造成了如今每天早上7点开始,从广中路能一直拥堵到卢浦大桥。万一碰上事故,红色严重拥堵也就在所难免。

个人建议,从沪太路外环开始,沿地铁7号线的走向,向南延伸,随后借长寿路进入江苏路,并最终与沪闵高架相连。这样一来,至少可以确保南北高架西侧的大部分车流可以直接快速进入市区。

五、鼓励拼车

 \ 

拼车出行不仅有利环保,也能对现有的交通压力起到缓解作用。但现行的法律法规实际上是在限制拼车。很多想拼车的车主和市民,因担心严厉的处罚和可能发生的事故而无奈。如果能够在一些居民聚集区设立常规性的拼车点,并且出台相关鼓励措施,保障拼车人的利益和安全,相信会受到不少车主和市民的欢迎。

六、车主自身的出行观念需要改变

很多开车开习惯了的车主,其实一边抱怨交通拥堵,一边还是宁可选择驾车出行。毕竟驾车更加方便,乘坐舒适度也远好于公共交通。希望通过上海公共交通网络,特别是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,能有一部分车主愿意尝试P+R或者完全的公交出行。另外,很多车主总会认为最近的一定是最快的,比如从莘庄方向进入市区的车主们,个人建议是,与其拥堵在高架上消磨时间,不如尝试地面道路(经过莲花路后,沪闵路日间通行能力比较好,基本不会拥堵),或者干脆从外环绕行。从笔者的驾驶经验来看,如果选择外环绕行进入市区,不仅时间消耗和路程上没有增加多少,油耗也要比长期拥堵更低。

 \ 

"空城"不光上海有,北京、广州、深圳甚至是上海周边诸如苏州、无锡、宁波这样的城市,也出现了"空城"现象。这是外来人口涌入的必然结果。但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外来人口,我们必须要适应360天的拥堵。要让我们的交通环境不再恶化下去,就应该理性思考,用多种方式解决难题。

对上海这座城市本身而言,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太多很难改变的客观环境。中心城区错综复杂的街道走向和不够宽敞的道路现状,我们不可能全部推倒重建。在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的同时改善交通拥堵,远比在一座真正的"空城"上做规划要难得多。但是看到最近几年上海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做出的努力,我相信未来会有所改观。


《城事》月刊第二期_空城背后

[责任编辑:曹臻]

发表评论:

(0人参与)(0条评论)
用户名: 密码: 自动登入    注册
ctrl+enter快捷提交

北京商家推荐